曾经的贫困村,而今的新农村。近年来,从江县下江镇恰里村统筹推进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安居、乐业的致富之路。
“货到了,快来、快来,开始下货了。”恰里村凉亭上村民委主任蒙晓进一声吆喝,打破了村寨里原有的寂静,忙碌地指挥着群众上车搬运蜜蜂。
该村支部书记石占清介绍道,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全村紧紧围绕抓好产业促振兴这个核心,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种殖模式,在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了一场“质的飞跃”,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实地考察,驻村队员、村支两委走村入户宣传,多角度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动员村内在家劳动力因地制宜,利用村寨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实现蜂蜜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要想实现蜜蜂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关键还得让群众看得到实惠,主动参与进来。为打消村民顾虑,该村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级组织+农户养殖”的方式,借助村内“千亩百香果基地”花期长的天然优势、专家技术指导和市场优势,镇政府与企业签订协议,就共建育苗基地、定向保底价收购等问题达成一致,企业负责进行保底价收购,降低市场风险,增强村民养殖蜂蜜的信心。整个过程把蜂蜜收购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所获利润归于养殖农户。
“我来给你算笔账,按照每箱蜜蜂一年产15斤蜂蜜,一斤100元的市场价,保守估计每箱蜜蜂可获利润1500元,一家人养他个30箱,光靠养蜜蜂一年就可获利4.5万元,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去年蜜蜂养殖户吴学勇说道。
在恰里村还有很多像吴学勇这样的农户,因自身无技术特长,照顾老人小孩无法外出,只能在家种稻谷,无法提高家庭收入。通过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产业发展中,帮助留守在家的剩余劳动力增收。
据了解,恰里村今年蜜蜂养殖产业带动农户12户,共养殖373箱,解决在家劳动力就业20人,预计实现户均增收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