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的马永臻是来自房山区供销合作社、房山区蒲洼乡森水村驻村的第一书记。2019年4月,他来到了房山区蒲洼乡森水村,几年时间里,他和当地村民一起通过小小的蜜蜂探索出一条致富路。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第一书记马永臻的故事。
详情戳视频

森水村距离市区100余公里,是京西南的边远山村、低收入村,村址海拔670米,村域面积7.3平方公里,现有村民90户152人,其中低收入户28户55人。马永臻到村后不久,就通过调研、讨论,发现蜂蜜的销售工作不仅是蜂农的担忧,也是森水村蜂业健康发展和“脱低增收”工作的关键。便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专业优势,跑起了蜂蜜销售这趟活儿。

记得有一次,马永臻带了两瓶蜂蜜样品请朋友帮忙销售,可是,朋友说:“您这蜂蜜是好东西,就是包装太落伍了......”“更换包装就成了我到森水村的首要工作。最初,我找了设计公司,而被高额的报价吓退了。这低收入村还没赚钱就花钱,觉得不合适,还是把钱留给低收入户吧,我心里想。于是,我就主动揽下这包装设计活,并出色完成了任务。”马永臻说。内抓生产,外抓销售,成了发展养蜂产业的一贯方针。


今年,在蒲洼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森水村的中华蜜蜂扩大到2000余群,蜂蜜产量也提升至20000余斤。“在摇蜜时节,我们挨家挨户监督指导,确保生产环节安全到位,并首次增加产后统一质检、灌装措施,为打造‘立得稳、叫得响’的中华蜂蜜品牌积蓄了力量。”马永臻说。质检、灌装……马永臻一忙就是几个月,早出晚归,村里、厂家和商家来回跑,节假日都在工作成了常态,甚至完全顾上家里3岁的孩子和进过ICU的老人......随着蜂蜜产量的增加,销售压力也增加了,马永臻的亲朋好友也帮忙卖起了蜂蜜,马永臻就利用回家和节假日的时间送货上门。

这样卖蜂蜜有一单,没一单的,送货也费劲,要是能找到一家大的电商平台就好了。马永臻在想办法,上级政府也急群众所急,积极行动。今年5月1日,在蒲洼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协调以及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森水村的中华蜂蜜终于登上了一家大电商平台,从此,蜂蜜的销路广了,客户也多了,森水村的养蜂产业又上了一个台阶。“一路走来我觉得,第一书记这工作不容易,挺难的,很多第一书记都和我一样,舍小家为大家,深深扎根大山里,为国家的脱低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看到老百姓脱低了,增收了,替他们高兴,心里暖洋洋的。”马永臻说。正是许多像马永臻一样扎根一线的“第一书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把脱贫致富当做使命把担子挑在肩头才会有我国2020年全面脱贫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