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林11月29日电 位于广西最西端的百色市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全县境内有三个自然保护区,山林面积多达450万亩,森林覆盖率76.84%,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工程示范试点县”。
近年来,西林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充分利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大力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闯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蜜蜂养殖新列入西林县“5 2”扶贫产业,助推全县脱贫摘帽。
西林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植被丰富蜜源好,少数群众有养蜂传统。针对这一资源优势,以及养蜂“不占地、不费力”的特点,在罗湖区的对口帮扶下,邀请广东养蜂大王和南宁蜜蜂研究所专家到西林实地考察,对西林是否适合发展打造蜂产业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最终确定了蜜蜂养殖这个短、平、快,以及生态型项目。
在产业打造中,西林县吸取以往免费发放猪仔、鸡苗给贫困户养殖半途而废的教训,研究制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要求有养蜂意愿的贫困户自筹每箱蜂100元(每箱蜂采购成本520元,粤桂协作资金补助420元),那10箱就要1000元,这对贫困户来说,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可以很好地甄别出他的养蜂意愿。实践证明,自己掏钱主动养蜂的成功率达到了85%。
经过宣传动员和全方位入户技术培训,改变了西林群众千百年来传统的木桶养蜂方式,普及了活框饲养技术。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毁巢取蜜方式,大力推广机器摇蜜方法,在每个养蜂较集中的村屯,都发放1-2个摇蜜机,现场讲解机器摇蜜技术,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两改”大大提升了蜜蜂养殖的科技含量,蜂蜜产量比传统养蜂提高了1—2倍,群众收入也大幅增加。
为提高民众养蜂积极性,西林县引进了广东从化蜂业、广西农林蜜蜂研究所,在西林注册大山蜂业有限公司和小山蜂业合作社,引导组建成立西林蜂业协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协会 科研 合作社 贫困户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特别在蜂群采购中,明确约定中标企业要负责技术培训和蜂蜜保底价(35元/斤)回收,从而在技术培训、市场销售上给群众吃了定心丸。
与此同时,把帮扶干部作为帮扶养殖责任人,一起帮助协作和指导养殖,打消群众心里顾虑,积极主动参与到蜜蜂养殖上来。先后组织领头人到钦州市、北流市、南宁市等地开展学习考察培训,切实增长眼界,提高养殖技术,提振发展蜜蜂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一年多的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现已经培育出35个养蜂带头人,分片建成4个养殖示范基地,先后带动1100户38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养蜂。
为做大蜂产业,西林县通过招商方式引进专业养蜂户到当地建立30个养殖基地,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专业培育培养本县技术骨干,引导和辐射提升蜂农养殖技术,促进全县蜜蜂产业发展。
此外,西林县还先后与中国蜂产品协会对接,与广州市从化久山蜂业有限公司签订蜂蜜加工协议,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罗湖对口西林帮扶的优势,拓展深圳市场。组织乐村淘、农园汇等本地电商企业进村入屯收购蜂蜜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打造自主品牌。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蜜蜂养殖撩动起西林的脱贫热情,成为带动群众奔康致富的甜蜜产业。(西林县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