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蜂不同的腺体分泌不同的信息素,不同的信息素传达着工蜂不同的信息,影响周围的蜜蜂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工蜂信息素在蜂群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蜂信息素,让蜜蜂饲养管理更科学更有效。
一、工蜂标记信息素
1、标记信息素的
工蜂标记信息素主要是由工蜂的跗节腺和上颚腺分泌。
工蜂标记信息素在蜂群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一是寻找巢门。工蜂将跗节腺产生的信息素涂抹在巢门口,引导本群的蜜蜂便于找到巢门,同时跗节腺分泌的信息素能诱使迷路的工蜂释放招引信息素,两种信息素能帮助蜂巢附近迷路的工蜂找到巢门。二是标记已采完的花蜜和花粉的花朵。蜜蜂经过标记,避免同伴再次采集,提高工蜂采集效率。三是刺激采集。部分工蜂通过采集外界的蜜粉,同时混合标记信息素回巢,引导同伴采集同种蜜粉。
2、管理应用
清理巢门积水。在下雨后,巢门口有积水的,应及时清理,便于蜂群涂抹信息素,也可以采用大盖带帽沿或巢门口上方有遮挡板的蜂箱,或在制作蜂箱时,巢门底低于后壁底,箱底有一定的波度而箱壁垂直地面。
引导蜂群采集,在繁殖或流蜜期,如果外界蜜粉源种类比较多,可以在奖励饲喂的薄糖浆中加入自己希望蜜蜂采集的蜜粉花朵,花朵的气味融入糖浆,蜜蜂吸食后将花朵信息素在群中传播,会有的蜜蜂采集所加入的花朵蜜粉。
二、工蜂采集信息素
1、采集信息素的作用
外勤工蜂分泌的采集信息素,能拟制幼龄工蜂的发育,使幼龄工蜂推迟发育成采集蜂。也就是说,蜂群中的采集蜂根据外界蜜源及巢内的哺育需要,会分泌适量的采集信息素,控制幼蜂参与采集的日龄。
一般,在正常蜂群中,工蜂日龄达到18日龄以后,营养腺及蜡腺退化,身体清爽,有利于飞行和携带采集物,开始参加外界的采集活动,而在18日龄以内的工蜂不参与采集。
在强群中,蜂群中的外勤蜂占蜂群近一半,外勤蜂分泌的采集信息素足以拟制幼蜂发育成采集蜂,而在弱群中,外勤蜂比较少,分泌的采集信息素较少,蜂群也需要的外勤蜂参与外出采集,因此,幼蜂较早的参与到采集中,劳动强度加大,蜜蜂的寿命缩短,如果后续没有的新蜂羽化出房,蜂群极易陷入恶性循环。
2、管理应用
中小蜜源期更适合蜂群的繁殖。在中小蜜源期,蜂群的主要精力是哺育繁殖,而采集主要是为了哺育需要,并非贮存,采集量有限,18日龄以内的幼蜂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和能量积累。
大流蜜期前应大量培育采集蜂。在为了避免在大流蜜期幼蜂参与采集,应在大流蜜期来临前,培育一批适龄采集蜂。根据蜜蜂能参与采集的最佳时间是18日龄以后,工蜂虫卵到羽化需要19.5(中蜂)~21(意蜂)天,约20天,蜂王产一批卵需要约20天,因此,正常群培育采集蜂的最佳时间应在大流蜜期前的第58天开始。弱群先复壮再培育,需要更长的时间。
结束语:工蜂信息素对蜂群的采集起着重要的作用,工蜂标记信息素,能人为引导蜂群偏向采集蜜粉,工蜂采集信息素,根据不同蜂群的群势,培育适龄的采集蜂,提高蜂群的采集效率和蜂产品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