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苏联,广为流传着一则列宁寻找养蜂人的佳话,其大意如下: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山上,工作之余,常常要下面的工作人员把附近的一个养蜂人请来谈天,以当地的民情。
有一天,列宁又想找养蜂人来谈谈他的养蜂经验,可是常去找养蜂人的同志不在,别人又不知养蜂人的住处,于是,列宁决定自己外出寻访。
列宁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走不多远,就发现路边的花丛中有许多蜜蜂,越往前走,花丛之中的蜜蜂就越多,而且,列宁还看到采了蜜的蜜蜂,纷纷飞进了附近的园子里,再一看,园子一旁有一所房子,列宁估计,这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住所,于是,他走上前去敲了敲门,果然,出来开门的,正是那个养蜂人。
列宁不曾去过养蜂人的家里,但却凭着他的推断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列宁在作出科学推断的过程中,正确地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那么,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呢?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主要前提,然后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后件的条件性质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所以,前提中另一个州断肯定了它的前件,结论就可肯定它的后件,但是不能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又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条件,因此,前提中另一个判断否定了它的后件,结论就可否定它的前件,但是不能由肯定后件而肯定前件。列宁寻找养蜂人的推断之所以正确,就因为他正确地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思维程序可整理为:
如果这里的花丛有大量蜜蜂采蜜,就证明附近有蜂巢,
这里的花丛有大量蜜蜂采蜜,
所以,这里附近有蜂巢。
如果蜜蜂纷纷飞入园内,就说明蜂巢是在园内,
这些蜜蜂纷纷飞入园内,
所以,这些蜜蜂的蜂巢在园内。
如果蜂巢是在园内,那么园内必定住着养蜂人,
这些蜜蜂的蜂巢是在园内,
所以,这个园内必定住着养蜂人。
列宁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而找到养蜂人的。在这里,关键是各个推理的前提要判定得正确,要符合此时此地或彼时彼地的实际,这就要求推断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严格按照逻辑的推理要求而推出。